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公告
公告编号:ND00182504000031
公告发布媒介:在中国联通采购与招标网(www.chinaunicombidding.cn)及中国招标 投标公共服务平台(www.cebpubservice.com)同时发布测试公告。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启动 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产品为数据库专用服务器,测试内容及测试标准见《附件 1:2025 年联通数科 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规范》。
二、测试安排
(一)测试申请
1. 报名测试的厂商将申请材料盖章扫描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测试组织单位及测试实 施单位联系人邮箱,并电话确认,不接受其他方式报名。
须加盖参测服务器厂商和 CPU 原厂公章)。3. 测试组织单位: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事业部(总体组织,统筹协调)。测试组织单位联系人:
*** 电话:
*** Email:gaohq27@chinaunicom.cn
2. 申请材料:附件 3:《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报名表》;法 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 4:《CPU 原厂技术服务承诺书》(必
4. 测试实施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负责测试实施、现场技术 支持/咨询和应答)
测试实施单位联系人:
*** 电话:
*** Email:
刘景涛 电话:18637129629 Email:ljt@dimpt.com
5.测试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互助路 1 号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测试要求
1.产品必须为成熟商用的服务器产品。
2.产品相关 BMC、BIOS 版本及补丁必须为公开发布的正式商用版本。
3.参测设备须满足《附件 2: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配置要 求》。
4. 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报名时间为:4 月 8 日 18:00-4 月 15 日 18:00(三)测试启动会
请报名测试的厂商参加后续召开的测试启动会(具体地点和日期以邮件方式告知),测 试启动会将宣贯本次测试相关管理规定,并就参测设备送交期限等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三、测试结果应用
参测产品的测试结果可以应用在后续 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资格 审查和技术评审中。
本次测试包含通过型测试项和功能、性能测试项。任一项通过型测试项测试不通过,则 测试不合格。测试过程中因自身软硬件原因导致送测设备宕机、关键组件出现重大安全告警、设备不稳定等问题的,则测试不合格。
测试合格将作为 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资格审查合格的必要条件。
功能、性能测试项的测试结果将作为 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技术评审 的一部分。
测试全部工作。测试产生的所有相关成本与费用,均由参测厂商承担,具体费用将依据机房、供电、人力等因素核定,并由测试实施单位收取。参测厂家需在测试开始前与测试单位签订《测试委托协议》,并缴纳测试费用(具体协议内容及收费标准请详询测试单位联系人)。
四、测试费用
本次测试由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承担
无论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该测试费均不退还。
五、附件清单
附件 1: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规范 附件 2: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配置要求 附件 3:2025 年联通数科数据库专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报名表 附件 4:CPU 原厂技术支持服务承诺书
附件一
2025 年联通数科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
测 试 规 范
中国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5 年 3 月
目 次
一、 概述 ..........................................................1 1.术语解释 .......................................................................................................1 2.测试内容 .......................................................................................................1 3.测试地点 .......................................................................................................1 二、 测试环境 ......................................................1 1.环境总体要求.................................................................................................1 1.1 交流稳压电源要求 ......................................................1 1.2 测量仪表要求 ..........................................................1 1.3 测试负载要求 ..........................................................2 1.4 测试环境要求 ..........................................................2 2.系统部署 .......................................................................................................2 3.硬件配置要求.................................................................................................2 3.1 被测服务器硬件配置 ....................................................2
3.5 磁盘要求 ..............................................................3 3.6 I/O 端口要求 ...........................................................3 3.7 配合设备要求 ..........................................................3
3.2 总体配置要求 ..........................................................2 3.3 电源配置 ..............................................................3 3.4 风扇配置 ..............................................................3
4.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 ...................................................................................3 三、 测试方法 ......................................................3 1.测试工具 .......................................................................................................3 2.具体测试方法.................................................................................................4 3.同质化检验....................................................................................................4 3.1 同质化鉴定标准 ........................................................4 3.2 同质化处理方法 ........................................................5 4.测试评判标准.................................................................................................5
i
四、 测试用例 ......................................................5 1.配置检验测试.................................................................................................5 1.1 机器外观检测 ..........................................................5 1.2 CPU 配置检测 ...........................................................6 1.3 主板配置检测 ..........................................................6 1.4 内存配置检测 ..........................................................7 1.5 硬盘配置检测 ..........................................................7 1.6 RAID 卡配置检测 ........................................................7 1.7 网络适配器检测 ........................................................8 1.8 电源配置检测 ..........................................................8 1.9 散热风扇检测 ..........................................................9 2.管理功能测试.................................................................................................9 2.1 本地管理功能 ..........................................................9 2.2 远程管理功能 ..........................................................9 2.3 IPMI2.0 协议功能...................................................16 2.4 SNMP 接口协议功能 .....................................................21
3.1 磁盘冗余和热插拔测试 .................................................24 3.2 电源冗余和热插拔测试 .................................................24 3.3 风扇冗余和热插拔检测 .................................................25
2.5 Redfish 接口协议功能 ..................................................21 3.可靠性测试..................................................................................................24
4.基本性能测试...............................................................................................25 4.1 CPU 性能测试 ..........................................................25 4.2 内存性能测试 .........................................................25 4.3 硬盘 IO 性能测试 ......................................................26 5.应用性能测试...............................................................................................26 5.1 数据库性能测试 .......................................................26 5.2 大存储性能测试 .......................................................27 6.能耗测试 .....................................................................................................27 6.1 能耗测试 .............................................................27
ii
7.压力测试 .....................................................................................................28 7.1 压力测试 .............................................................28
iii
二、概述
本规范用于对中国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用服务器产品提出测试要求,用于在招标选 型和工程建设上为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依据。
(一)术语解释
缩略语 | 英文 | 中文 |
HBA | Host Bus Adaptor | 主机总线适配器 |
PCI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外设部件互连标准 |
RAID |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inexpensive disks | 独立/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
SPEC | 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 | 标准性能评估机构 |
SCSI |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SAS | Serial Attached SCSI | 串行 SCSI 接口 |
(二)测试内容
1) 配置检验测试;
2) 管理功能测试;
3) 可靠性测试;
4) 基本性能测试;
(三)测试地点
7) 压力测试
河南省郑州市互助路 1 号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5) 应用性能测试;
6) 能耗测试;
三、测试环境
(一)环境总体要求
1.交流稳压电源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0.5)Hz;且交流电源能够提供的最大功 率不低于 10 倍的测试功率。稳压电源的包括 13 次谐波的总谐波失真不得大于 2%。测试电压 的峰值应当介于其有效值的 1.34 和 1.49 倍之间。
2.测量仪表要求
应使用经过校准并满足 SPEC 组织要求的功率计。
淤
个
浓
关
躯
V
3.测试负载要求
测试回路应该尽可能短,以避免由于测试线路过长引起的测量误差。
4.测试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 15℃~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为 25%~75%,大气压力为 86 kPa~106kPa,测试中靠近样品处的空气流动速度应不大于 0.5m/s,不应采用外部的风扇、空调或散热器来降低待测样品的温度。测试中,样品应置于非导热材料上。
(二)系统部署
下图为整机能耗测试时采用的系统部署图,其他测试采用单机部署。
测试控制台 被测服务器
网线
电源线
功率计 串口线
本次整机能耗测试遵循 SPEC 组织要求,特作如下说明:1) 配电架输出的电压为 220V 的交流电源;
“set DIRECTOR_HOST=”的 IP 地址设置为测试控制台的地址;
中的“set NUM_HOSTS=”的被测服务器数量设置为实际被测机台数;4) 测试控制台安装 SPEC Power ssj 2008 控制台模块,并将配置文件 rundirector.bat
2) 被测服务器从功率计取电;
3) 被测服务器上需要安装 SPEC Power ssj 2008,并将配置文件中的 runssj.sh 中的
(三)硬件配置要求
1.被测服务器硬件配置
见测试配置要求。
2.总体配置要求
1) 送测设备配置必须与配置要求严格一致;
2) 能耗测试时必须启用正常的设备功能,所有设备端口必须可用,如服务器远程管理卡、RAID 卡、网卡、USB 接口等;电源模块、风扇数量、硬盘数量容量等均使用投标配置;3) 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允许参测厂商配置优化系统环境,测试正式开始后不允许再进行环 境调试;
4) 能耗测试过程中,设备的机箱盖、后挡板必须完整,不得增加除了机房空调外的冷却 设备;
5) 厂商必须提前准备好被测服务器的软硬件环境,设备进场上电后经过简单的环境配置 就可以进行正式测试,不得在测试现场进行安装调试。
3.电源配置
测试环境设备电源模块的数量必须使用投标配置,测试环境下设备电源模块必须与厂商 说明书中的说明一致。
4.风扇配置
测试环境设备风扇配置数量必须使用测试要求配置,允许风扇根据环境温度及设备温度 自动调节转速,禁止手工强制停止或降低风扇转速。
5.磁盘要求
硬盘和 RAID 卡必须使用测试要求配置。系统如果有磁盘节能技术(如磁盘休眠),禁止 在测试过程中采用。
6.I/O 端口要求
设备所配置的 I/O 端口必须启用。
7.配合设备要求
操作系统 | 版本要求 |
Windows(功耗压力机) | Windows Server 2019 Datacenter(X64) |
CULinux(被测) | CULinux-3.0 |
CUlinux(数据库/大存储压力机) | CULinux-3.0 |
(四)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
参测厂商需同时提供机柜内接入交换机、光纤、网线等,测试压力机、测试终端由测试 单位统一提供。
四、测试方法
(一)测试工具
测试过程中所需测试软硬件设备,包括测试仪表等。
测试工具名称 | 测试仪表型号 |
CPU 性能测试工具 | SPEC CPU 2017 V1.1.8 |
内存性能测试工具 | Stream V 5.10 |
磁盘 IO 性能测试工具 | Fio 3.29 |
压力测试工具 | Stress 1.0.4、Memtester 4.5.0 |
能耗测试工具 | SPECpower_ssj2008-1.12 |
(二)具体测试方法
1) 配置检验测试主要是通过检查相关设备的外观或第三方评测工具(另外还包括开机自 检界面、BIOS 设置界面等)进行验证。
2) 功能测试主要采用实际操作验证的方法检查实际功能。
3) 可靠性测试主要是检查相关模块冗余情况、模拟故障情况、长时间满负荷运行等手段 来检验其可靠性。
4) 性能测试主要通过上面列出的对应测试工具通过运行计算后得出各项具体的性能值;5) 整机能耗测试主要通过 SPECpower 测试被测服务器在不同压力负载下的实际功率表 现。
(三)同质化检验
1.同质化鉴定标准
测试组会根据“配置检验测试”测试项目,进行同质化判定,符合以下任意一点,可判 定为同质化服务器,判定为同质化的服务器:
1) 送测服务器厂商品牌与其他参与投标厂商品牌相同;
2) 送测服务器主板生产厂商品牌与其他投标厂商品牌相同;
位、风扇、电源、PCIe 插槽位置等)相似度 80%以上,判断权重如下:
3) 送测服务器主板生产厂商品牌与其他送测服务器主板生产厂商品牌相同;
4) 内部构造(主板上主要部件的分布位置、数量及颜色等进行判断,包括 CPU、内存槽
部件 | 评判标准 | 权重 |
CPU | 在主板中的相对位置、数量是否一致 | 30% |
内存槽位 | 在主板中的相对位置、数量是否一致 | 20% |
风扇 | 风扇机箱内部风扇的相对位置、数量是否一致 | 20% |
电源 | 电源相对主板的位置、数量是否一致 | 15% |
PCI-e 插槽 | PCI-e 插槽在主板中的相对位置、类型、速率、规格、数量是否一致 | 15% |
5) 外部构造(服务器前面板及后面板的布局,包括硬盘、前面板接口、电源、后面板接 口等)相似度 80%以上, 判断权重如下:
部件 | 评判标准 | 权重 |
前面板 | 硬盘 | 硬盘分布位置、数量、托架颜色是否一致 | 20% |
前面板接口 | 前面板接口 USB、VGA 等接口的接口类型、数量、分 布位置是否一致 | 30% |
后面板 | 电源 | 电源分布、数量、尺寸是否一致 | 30% |
硬盘 | 分布位置、数量、托架颜色是否一致 | 15% |
部件 | 评判标准 | 权重 |
| 后面板接口 | USB、VGA 等接口的位置、类型、数量是否一致 | 5% |
2.同质化处理方法
参测厂家送测样品主板生产厂商品牌与其他测试厂商品牌相同的投标人,则测试组将 判定该厂家同质化检测不合格,取消测试资格;
2) 如多个参测厂家的主板生产厂商一致,则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a) 各参测厂家均未出具送测样品主板生产厂家唯一授权,则各参测厂家需自行协商 保留一名参测厂家继续参与本次测试,其余同质化厂家须退出本次测试,若无法 在测试时间内自行协商一致,则判定所有相关参测厂家同质化检验均不合格;
b) 如某参测厂家出具送测样品主板生产厂家的唯一授权,则测试组将判定其余相关 参测厂家同质化检验均不合格;
c) 如多名参测厂家出具送测样品主板生产厂家的唯一授权,则测试组将判定所有相 关参测厂家同质化检验均不合格;
3) 对于其他方法判定为同质化的样品,各参测厂家需自行协商保留一名参测厂家继续参 与本次测试,其余同质化厂家须退出本次测试,若无法在测试时间内自行协商一致,则判定所有相关参测厂家同质化检验均不合格。
(四)测试评判标准在正式测试过程中,因送测设备自身软硬件原因导致送测设备宕机、关键组件出现重 有一项用例不通过则视为不合格;
大安全告警、设备不稳定等问题的,该测试设备也视为不合格。
本方案测试项均为必测测试项
1) “配置检验测试”,“可靠性测试”,“压力测试”中的测试项须全部通过,若其中
五、测试用例
(一)配置检验测试
1.机器外观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产品外观信息是否与厂商标称值一致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检测产品上标注的名称、型号、SN 序列号;检查铭牌;检查印刷信息是否无覆盖或多 层粘贴; 2. 检测服务器机箱的结构,测量机箱的尺寸和高度。 |
预期结果 | 产品外观信息与厂商标称值一致;铭牌清楚明白;印刷信息清楚明白; 2. 检测被测服务器的机箱构架、尺寸规格符合中国联通对应典型配置要求,提供上架套件;高度均应为 U 的倍数; |
| 主要部件支持免工具拆装; |
测试说明 | Height:mm Width:mm Depth:mm 免工具拆装: 注:1U=44.5mm=1.75 英寸 |
测试结果 | 名称: 型号: SN 序列号: 铭牌: Height:mm Width:mm Depth:mm |
2.CPU 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2 |
测试目的 | 检测服务器实际配置的 CPU 型号、主频、内核数、各级缓存以及 CPU 数量等信息。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检查 CPU 背面印刷信息及主板 CPU 插座数量 2. 通过 BIOS 读取 CPU 信息 |
预期结果 | 各种测试方式获取的信息一致,配置与厂商标称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型号: 主频: 内核: 缓存: 数量: |
3.主板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3 |
测试目的 | 检测被测服务器主板的核心信息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整机正面,俯视,后部正视等角度分别拍照,获取如下信息:主板生产商信息、PCIE 插 槽类型和数量、USB,COM,VGA,BMC 管理口,数量和位置、单板管理芯片(BMC)的芯片信 息 2. 通过 BIOS 信息读取,获取如下信息:可检测到芯片组信息、可检测到 BIOS 版本信息 |
预期结果 | 获取的信息完整,且和厂商标称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主板生产商信息: PCIE 插槽类型和数量: USB 数量和位置: COM 数量和位置: VGA 数量和位置: BMC 管理口数量和位置: |
| 单板管理芯片(BMC)的芯片信息 可检测到芯片组信息 可检测到 BIOS 版本信息 |
4.内存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4 |
测试目的 | 检测被测服务器的内存槽位数、实配数、型号、频率、容量等信息。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机箱俯视拍照,查看主板上内存槽位的分布及数量、已插入条数、内存空置槽位数量 2. 拔出内存条,对该内存条进行近处拍照(正、反面),查看内存厂商、型号、频率、容量 |
预期结果 | 各种测试方式获取的信息一致,配置与厂商标称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槽位数: 实配数: 厂商: 型号: 频率: 容量: |
5.硬盘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5 |
测试目的 | 检测服务器的硬盘最大支持个数,实配数、型号、容量、接口类型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被测服务器正面,后面拍照,查看被测服务器硬盘最大支持个数,实配数 2. 拔出硬盘,对该硬盘进行近处拍照(正面,后面接口),查看实配硬盘型号、容量、转速、接口类型 |
预期结果 | 各种测试方式获取的信息一致,配置与厂商标称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最大支持个数: 实配数: 厂商: 型号: 容量: 接口类型: |
6.RAID 卡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6 |
测试目的 | 检测 RAID 卡是否板载、是否支持电池/电容、连接线接口、型号、芯片、缓存大小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被测 RAID 卡拍照,查看是板载还是插卡,是否支持电池/电容保护,连接线接口类型 2. 读取 RAID 信息,包括 RAID 卡型号、芯片型号、缓存大小等 |
预期结果 | 各种测试方式获取的信息一致,配置与厂商标称一致;具备缓存保护机制。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板载/插卡: 是否支持电池/电容保护: 连接线接口类型: RAID 卡型号: RAID 卡芯片型号: 缓存大小: |
7.网络适配器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7 |
测试目的 | 检测网络适配器的型号、接口类型、接口速率、接口数量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被测网卡拍照 2. 读取网卡信息,包括型号、接口类型、接口速率、接口数量等 |
预期结果 | 各种测试方式获取的信息一致,配置与厂商标称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型号: 接口类型: 接口速率: 接口数量: |
8.电源配置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8 |
测试目的 | 检验电源品牌、型号、输出功率、转换效率 检测被测服务器的电源模块数量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被测试电源模块拍照,电源模块信息包含电源品牌、型号、输出功率、转换效率 2. 被测试服务器整机拍照,整机信息包含支持的电源模块数量 |
预期结果 | 电源配置与厂商标称值一致 |
测试说明 | 80PLUS 认证标志: 注:电源转换效率是衡量电源等级的重要参数,金牌电源的转换效率大于 80%,铂金电源 大于 90% |
测试结果 | 品牌: 型号: 输出功率: W 转换效率: 个数: |
9.散热风扇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19 |
测试目的 | 检验风扇型号、直径、转速 检测被测服务器的风扇个数、内部散热设计 |
测试条件 | |
测试过程 | 被测试风扇拍照,查看风扇型号、直径、转速 2. 被测试服务器整机拍照,整机信息包含风扇个数和内部散热设计 |
预期结果 | 检测到风扇信息应该与厂商标称值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型号: 直径: mm 转速: 风扇个数: 内部散热设计: |
(二)管理功能测试
1.本地管理功能
(1)设备状态指示灯显示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11 |
测试目的 | 检测被测服务器是否具备基本状态指示灯,包括但不限于:电源指示灯 硬盘指示灯 健康状况指示灯 网络状态指示灯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
测试过程 | 接入电源,查看设备前面板电源指示灯并记录状态和颜色显示,查看所有电源模块是 否具备指示灯并记录状态颜色 2. 摁下开机按钮,观察电源指示灯并记录状态和颜色显示及变化,查看并记录硬盘指示 灯及网络指示灯颜色显示变化 3. 拔掉一个电源模块,查看健康状况指示灯变化 |
预期结果 | 设备各部件具备状态指示灯并能针对相应状态变化显示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前面板电源指示灯状态: ,颜色: ;状态: ,颜色: 2. 电源模块指示灯状态: ,颜色: ;状态: ,颜色: 3. 硬盘指示灯状态: ,颜色: ;状态: ,颜色: 4. 网络状态指示灯状态: ,颜色: ;状态: ,颜色: 5. 健康状态指示灯状态: ,颜色: ;状态: ,颜色: |
2.远程管理功能
(1)远程登录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 |
测试目的 | 检测设备具备 BMC 模块,提供独立的网络管理端口 2. 检测网络管理端口可配置 IP 进行远程接入管理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接入设备电源,连接网络管理端口至测试用笔记本的网络端口,配置相同网段互通 IP 地址 2. 通过 IE 或 Client 接入网络管理端口提供的管理地址 3.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能够进入被测设备的远程管理界面,查看界面功能生效,并截图 |
预期结果 | 服务器具备 BMC 管理模块,提供独立的网络管理端口接入 2. 服务器 BMC 模块工作正常,网络管理端口接入及界面正常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2)资产管理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2 |
测试目的 | 检测设备支持通过管理接口进行资产管理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资产管理相关界面或通过命令行,查看资产管理相关信息,须具备以下内容:服 务器的整机型号、生产厂商、序列号、用户自定义的服务器资产标签(Asset Tag)3. 读取以上所要求资产管理信息并截图 |
预期结果 | 1.被测设备管理监控信息清晰完备 2.可自定义服务器资产标签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服务器的整机型号 生产厂商 序列号 用户是否可自定义的服务器资产标签(Asset Tag): |
(3)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3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网络远程管理界面对被测服务器可进行开机、重启、关机操作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参照设备远程管理操作手册进行如下操作: 3. 进行开机操作,观察接入设备的显示器信息 4. 进入设备操作系统后,自远程管理界面进行重启操作,观察接入设备的显示器信息 5. 重启进入操作系统后,自远程管理界面进行关机操作,观察接入设备的显示器信息 |
预期结果 | 可以远程对被测试服务器进行开机、重启、关机操作 |
测试说明 | 步骤 3 中,设备开始启动 2. 步骤 4 中,设备进行重启 3. 步骤 5 中,设备正常关机 |
测试结果 | |
(4)电源监控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4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电源监控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被测服务器管理界面,或者通过命令行方式,查看电源监控信息 |
预期结果 | 可以监控到被测试服务器电源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5)功率封顶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5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功率封顶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根据功耗测试结果,设定 CPU 的 80%负载整机功耗值为 PC1,60%负载整机功耗值为 PC2; 3. 进入硬件信息管理配置界面,查看并配置电源的功耗控制参数,设定功耗阀值为 PC1;4. 系统按照能耗测试连接高精度功耗分析仪,被测服务器启动压力测试软件; 5. 核对功耗仪与被测设备管理系统功耗读数; 6. 在高精度功耗分析仪获取被测设备最大工作负载下的系统能耗值记为 PT1; 7. 重复执行步骤 3 至步骤 6,并将 PC1 值替换为 PC2,并获取相应最大工作负载下的系统 能耗值记为 PT2。 |
预期结果 | 硬件管理系统可对设备平台功耗进行配置,进行功耗限制阀值操作;2. 测试值 PT1 介于 95%*PC1 和 PC1 之间且 PT2 介于 95%*PC2 和 PC2 之间。 |
测试说明 | 预期结果 1、2 必须同时满足记为通过,其余情况均为不通过。 |
测试结果 | |
(6)历史功耗查询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6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历史功耗查询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在远程管理界面上,可以查询到被测试服务器的历史功耗数据。 |
预期结果 | 远程管理界面支持历史功耗数据查询。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7)温度监控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7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温度监控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
|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被测服务器管理界面,或者通过命令行方式,查看温度监控信息。 |
预期结果 | 可以监控到被测试服务器温度信息(CPU 温度,进风口温度等)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可以监控的温度列表 |
(8)RAID 卡信息动态监控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8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RAID 卡信息动态监控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被测服务器管理界面,查看 RAID 卡信息:RAID 卡型号、RAID 卡状态(是否故 障)、RAID 类型、逻辑盘数量、物理盘数量 |
预期结果 | 可以监控到以下信息: RAID 卡型号 RAID 卡状态(是否故障) RAID 类型 逻辑盘数量 物理盘数量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9)风扇监控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9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风扇监控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被测服务器管理界面,或者通过命令行方式,查看风扇监控信息。 |
预期结果 | 管理界面风扇数量与机箱内风扇数量一致 可以监控到被测试服务器所有风扇信息(转速或百分比)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10)故障告警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0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系统提供统一告警平台 2. 验证告警信息的分级显示 3. 验证告警信息处理完成后的状态消除及显示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进入统一告警平台界面查看告警信息 3. 被测设备加电运行正常启动操作系统 4. 模拟以下异常信息并查看告警台,包括电源插拔、风扇插拔、硬盘插拔等 5. 恢复异常处理,查看告警台 6. 查看系统日志记录 |
预期结果 | 步骤 2 中被测设备管理告警台无信息 2. 步骤 4 中异常信息准确出现在告警台,并分优先级显示 3. 步骤 5 中告警信息处理完毕后自告警台显示处理完成状态或消除 4. 系统日志记录异常信息及恢复信息等 5. 电源、硬盘故障,有单独的指示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11)虚拟光驱文件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接入后支持虚拟光驱 2.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接入后支持远程挂载文件夹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自管理界面进入虚拟光驱界面,可以模拟插入光盘镜像 ISO 文件,并可以引导进行系 统安装 3. 自管理界面将测试电脑文件夹挂载至被测服务器,在被测服务器操作系统下可以识别 并打开该文件夹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支持虚拟光驱功能 2. 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接入后支持远程挂载文件夹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12)远程安装操作系统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可通过远程管理软件进行操作系统远程安装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服务器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 管理界面 2. 自管理界面进行远程操作系统安装操作 |
预期结果 | 能够对服务器进行安装操作系统操作。 |
测试说明 | 步骤 2 中操作系统安装成功 |
测试结果 | |
(13)设备远程连接安全性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3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连接采用加密方式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使用 http 方式通过 Web 浏览器登录,无法登录或自动跳转到 https 2. 使用 https 方式通过 Web 浏览器登录,可以登录 |
预期结果 | http 方式无法通过 Web 浏览器登录被测试服务器管理界面,https 方式可以登录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14)用户密码安全性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4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支持用户管理安全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通过管理界面进行密码复杂度的安全功能测试,记录密码复杂度要求规则,如密码是 否必须有特殊字符、大小写字母、数字、密码长度要求等的限制 3. 通过管理界面进行密码有效期部分的功能测试,记录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期时间的设置 4. 通过管理界面进行密码登录失败锁定的功能测试,记录密码输入有误被锁定的次数是 否可以设置 |
预期结果 | 对上述测试步骤 2、3、4 中密码复杂度、密码有效期、密码登录失败锁定功能进行验证,满足要求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密码复杂度要求是否满足要求: 密码有效期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登录失败锁定次数是否满足要求: |
(15)用户权限管理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5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接入用户分级管理,并可创建用户、用户组及定义权限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查看并验证管理员用户具备所有最高权限,进行密码修改 3. 重新进行远程管理登录,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及原密码,无法登录系统,输入新密码,登录进入系统,密码修改生效 4. 进入用户、用户组管理界面,进行用户及用户组权限赋予、权限删除等操作 5. 重新用新创建的用户及密码登录管理界面,进行权限内操作及权限外操作,查看是否 生效 |
预期结果 | 能够对服务器进行安装操作系统操作。 |
测试说明 | 管理员可为服务器配置不同权限的用户及用户组 |
| 2. 步骤 5 中用户超权限操作时,操作被拒绝 |
测试结果 | |
(16)BIOS 升级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6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可通过远程管理软件进行 BIOS 系统的补丁升级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3. 准备 2 个 BIOS 版本 |
测试过程 | 进入被测设备操作系统,并在开机自检画面记录主板 BIOS 版本号 2.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3. 自管理界面按操作手册进行远程 BIOS 补丁升级 4. 重新启动被测设备,在开机自检画面记录主板 BIOS 版本号,验证其为升级补丁后的版 本号 |
预期结果 | 步骤 3 中被测设备操作系统运行正常,BIOS 文件上传成功 2. 步骤 4 中重启后管理界面显示升级后的主板 BIOS 版本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17)BMC 升级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217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可通过远程管理软件进行 BMC 系统的补丁升级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3. 准备 2 个 BMC 版本 |
测试过程 | 通过测试电脑登录被测设备网络管理地址,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远程管 理界面 2. 记录 BMC 版本信息 3. 自管理界面按操作手册进行远程 BMC 补丁升级 4. 设备保持启动状态,再次登录管理界面查看 BMC 版本信息,验证其为升级补丁后的版 本号 |
预期结果 | 步骤 3 中被测设备操作系统运行正常 2. 步骤 4 中显示升级后的 BMC 版本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3.IPMI2.0 协议功能
(1)IPMI USER 命令
①用户数据库查询
测试编号 | CU-PCS-T4231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用户数据库查询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电脑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user summary”,查询用户数据库概要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服务器返回 IPMI 用户数据库摘要信息,包含最大用户数、启用用户数、固定用户数 等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最大用户数: 启用用户数: 固定用户数: |
②BMC 用户查询
测试编号 | CU-PCS-T4231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BMC 用户查询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user list”,查询 BMC 用户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服务器返回 BMC 用户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2)IPMI LAN 命令
测试编号 | CU-PCS-T4232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LAN 接口参数配置信息查询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lan print 1”,打印 Lan 参数配置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LAN 接口参数配置信息,包含 IP 地址、掩码、网关、MAC、SNMP Community 等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IP: 掩码: 网关: MAC: |
①查询 LAN 接口参数配置信息
(3)IPMI SOL 命令
①SOL 参数信息查询
测试编号 | CU-PCS-T4233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SOL 参数信息查询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ol info”,显示 SOL 参数配置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IPMI SOL 的参数信息,例如:是否启用 SOL、重试次数、重试间隔等参数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SOL 是否启用 重试次数 重试间隔 |
②KVM over IP
测试编号 | CU-PCS-T4233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IPMI 模拟 KVM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通过 IPMI 命令重启被测服务器 2. 在被测服务器 OS 上进行配置,以支持 KVM OVER IPMI SOL 3. 在测试电脑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ol activate”,建立 SOL(KVM)会话 4.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ol deactivate”,去激活 SOL(KVM)会话 |
预期结果 | 在步骤 3 中,笔记本上可以查看服务器启动的 POST 信息输出,被测服务器可以接受测试 笔记本的键盘输入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支持 KVM over IP:是/否 |
(4)IPMI BMC 命令
测试编号 | CU-PCS-T4234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获取 BMC 相关信息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mc info”,查询 BMC 的版本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BMC 固件版本、IPMI 版本、设备是否可用、额外支持的设备(如 SDR、SEL、FRU、Chassis)等相关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BMC 固件版本: IPMI 版本: 设备是否可用: 额外支持的设备(如 SDR、SEL、FRU、Chassis): |
①获取 BMC 相关信息
(5)IPMI Power 命令
①IPMI 远程开机
测试编号 | CU-PCS-T4235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开机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
|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on”,远程开机 2.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status”,获取底板电源状态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能够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开机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②IPMI 远程关机
测试编号 | CU-PCS-T4235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关机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off”,远程关机 2.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status”,获取底板电源状态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能够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关机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③IPMI 远程复位
测试编号 | CU-PCS-T42353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复位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reset” 2.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 用户名> -P <密码> power status”,查询电源状态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能够通过 IPMI 指令进行远程复位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6)IPMI FRU 命令
①获取 FRU 设备的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36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获取设备信息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
| fru”,获取设备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可 FRU(可现场更换的器件)信息,包括主板厂商、主板序列号、主板产品 ID,被测设备型号、被测设备厂商、被测设备序列号等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主板厂商: 主板序列号: 主板产品 ID 被测设备型号: 被测设备厂商: 被测设备序列号: |
(7)IPMI RAW 命令
①通过 IPMI 获取整机功耗
测试编号 | CU-PCS-T4237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获取整机功耗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raw 0x30 0x16”,获取整机功耗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设备的整机功耗 |
测试说明 | 厂商提供相应的二进制指令 |
测试结果 | |
②通过 IPMI 限制整机功耗上限
测试编号 | CU-PCS-T4237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通过 IPMI 指令获取整机功耗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设备链接高精度功耗分析仪, 2. 根据 4.5 测试结果 80%负载,记录当前功耗 PT1 2.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raw 0x30 0x16”,通过 IPMI 指令限制整机功耗 PT1 3.在高精度功耗分析仪专用软件获取被测设备能耗值 PT2。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能够通过 IPMI 指令限制整机功耗,PT2≤PT1 |
测试说明 | 厂商提供相应的二进制指令 |
测试结果 | |
(8)IPMI SDR 命令
①获取 SDR 相关信息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SDR 信息获取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 IPMITool 命令,执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 -P <密码> sdr info”,查询 SDR 的相关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SDR 的版本、记录数(传感器数量)、剩余空间等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SDR 版本: 记录数(传感器数量): 剩余空间: |
②获取传感器状态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38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全部传感器信息获取功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dr list”,获取全部传感器状态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SDR 中全部的传感器状态信息,记录传感器数量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查询信息 |
(9)IPMI SEL 命令
测试编号 | CU-PCS-T4239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SEL 信息查询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el info”,显示 SEL 相关信息 |
预期结果 | 被测设备返回 SEL 版本信息、条目数、剩余空间、存储空间使用率、是否溢出、最后添 加时间等信息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①查询 SEL 信息
②查询 SEL 日志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39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支持 SEL 日志信息查询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IPMITool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笔记本上运行“ipmitool -H *.*.*.* -I lanplus -U <用户名> -P <密码> sel list”,查询 SEL 日志信息 |
预期结果 | 查询被测服务器 SEL 保存的日志信息 |
4.SNMP 接口协议功能
(1)SNMP 协议版本支持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41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设备远程管理系统支持 SNMPv3 版本,并提供 MIB、Trap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MIB-BROWSER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在被测服务器上配置 SNMP V3 协议,使用 MIB-BROWSER 以 SNMP V3 方式访问设备 |
预期结果 | 测试电脑可以通过 SNMP V3 方式访问被测服务器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2)MIB 库支持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4242 |
测试目的 | 验证被测服务器提供 MIB 库的功能 List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测试电脑安装 MIB-BROWSER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测试电脑配置 MIB-BROWSER 读取被测设备提供的固定版本 MIB 库 2. 记录 MIB 库所支持的 Get、Set 等叶子节点功能项及数量(>=1000)3. 抽查 MIB 库所支持的 Get、Set 等叶子节点功能项 |
预期结果 | 记录被测设备 MIB 库 List 内容功能完整度 2. 抽查被测设备 MIB 库功能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5.Redfish 接口协议功能
(1)查询指定 CPU 资源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51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指定 CPU 资源信息功能 |
测试条件 | 服务器电源正常上电 2. 服务器裸机,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及相应 Agent 3. 使用稳定的商用版本 BIOS 4. 服务器管理口创建用户,包括用户名、密码,并赋予用户权限为管理权限 5. 配置测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入被测设备独立网络管理接口 6. 测试笔记本电脑安装 Postman 工具,并正确配置 |
测试过程 | 在 测 试 机 Postman 上 运 行 Redfish 命 令 , 执 行 Get 操 作 , URL : https://device_ip/redfish/v1/Systems/system_id/Processors/cpu_id,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cpu_id 为 CPU 资源 ID 2.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结果 1 |
| 3. BMC WEB 或者命令行查看服务器在位 CPU 的信息,结果 2 4. 重复步骤 1-3,遍历查询所有在位 CPU 的信息 |
预期结果 | 1.结果 1 中的响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厂商、型号、主频、核数、线程数、序列号 2. 结果 2 中通过 BMC WEB 或者命令行查询信息和结果 1 中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的 CPU 信息结果一致 |
测试说明 | URL 可按照厂商提供路径 |
测试结果 | |
(2)查询指定内存资源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52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指定内存资源信息功能 |
测试条件 | 服务器电源正常上电 2. 服务器裸机,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及相应 Agent 3. 使用稳定的商用版本 BIOS 4. 服务器管理口创建用户,包括用户名、密码,并赋予用户权限为管理权限 5. 配置测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入被测设备独立网络管理接口 6. 测试笔记本电脑安装 Postman 工具,并正确配置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Systems/1/Memory/Memory_id , 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Memory_id 为内存资源 ID 2.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结果 1 3. BMC WEB 或者命令行查看服务器在位内存信息,结果 2 4. 重复步骤 1-3,遍历查询所有在位内存的信息 |
预期结果 | 结果 1 中的响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厂商、类型、型号、容量、频率、序列号 2. 结果 2 中通过 BMC WEB 或者操作系统命令查询信息和结果 1 中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 的内存信息结果一致 |
测试说明 | URL 可按照厂商提供路径 |
测试结果 | |
(3)查询服务器指定存储控制器资源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53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 Redfish 接口获取服务器指定存储控制器资源信息功能 |
测试条件 | 服务器电源正常上电 2. 服务器裸机,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及相应 Agent 3. 使用稳定的商用版本 BIOS 4. 服务器管理口创建用户,包括用户名、密码,并赋予用户权限为管理 权限 5. 配置测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入被测设备独立网络管理接口 6. 测试笔记本电脑安装 Postman 工具,并正确配置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Systems/system_id/Storages/storage_id , 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system_id 为机箱资源 ID,storage_id 存储资源 ID 2.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记为结果 1 3. 通过 BMC WEB 界面或者命令行查看服务器 RAID 卡信息,结果 2 |
| 4. 重复步骤 1-4,遍历查询所有 RAID 卡信息 |
预期结果 | 结果 1 中的响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RAID 卡厂商、型号、缓存大小 2. 结果 2 中通过 BMC WEB 或者操作系统命令查询信息和结果 1 中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的 存储控制器信息结果一致 |
测试说明 | URL 可按照厂商提供路径 |
测试结果 | |
(4)查询服务器指定硬盘资源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54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 Redfish 接口获取服务器指定存储控制器资源信息功能 |
测试条件 | 服务器电源正常上电 2. 服务器裸机,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及相应 Agent 3. 使用稳定的商用版本 BIOS 4. 服务器管理口创建用户,包括用户名、密码,并赋予用户权限为管理 权限 5. 配置测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入被测设备独立网络管理接口 6. 测试笔记本电脑安装 Postman 工具,并正确配置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Systems/system_id/Storages/storage_id , 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system_id 为机箱资源 ID,storage_id 存储资 源 ID,获取驱 动器列表 2.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Chassis/chassis_id/Drives/drives_id , 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chassis_id 为机箱资源 ID(针对机架服务器,取值为 1), drives_id 硬盘 ID,获取硬盘信息 3.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结果 1 4. 通过 BMC WEB 界面或者命令行查看服务器硬盘信息,结果 2 5. 重复步骤 1-4,遍历查询所有硬盘的信息 |
预期结果 | 结果 1 中的响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厂商、型号、接口类型、介质类型、容量、固件版本、序列号 2. 通过 BMC WEB 界面或者操作系统命令查询的硬盘信息和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的硬盘 信息一致 |
测试说明 | URL 可按照厂商提供路径 |
测试结果 | |
(5)查询服务器指定网卡资源信息
测试编号 | CU-PCS-T4255 |
测试目的 | 验证通过 Redfish 接口获取服务器指定存储控制器资源信息功能 |
测试条件 | 服务器电源正常上电 2. 服务器裸机,未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及相应 Agent 3. 使用稳定的商用版本 BIOS 4. 服务器管理口创建用户,包括用户名、密码,并赋予用户权限为管理 权限 5. 配置测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入被测设备独立网络管理接口 6. 测试笔记本电脑安装 Postman 工具,并正确配置 |
测试过程 |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Chassis/chassis_id/NetworkAdapters, device_ip 为 |
| BMC IP 地址,chassis_id 为机箱资源 ID,获取网卡资源列表 2.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记为结果 1 3. 在测试机 Postman 上运行 Redfish 命令,执行 Get 操作,URL: https://device_ip/redfish/v1/Chassis/chassis_id/NetworkAdapters/networkada pters_id,device_ip 为 BMC IP 地址,chassis_id 为机箱资源 ID, networkadapters_id 网卡 ID 4. 查看 Redfish 命令的响应信息,记为结果 2 5. 通过 BMC WEB 界面或者命令行查看服务器网卡信息,记为结果 3 6. 重复步骤 1-4,遍历查询所有网卡的信息 |
预期结果 | 结果 2 中的响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芯片厂商、型号、接口类型、网卡厂商、位置 2. 通过 BMC WEB 界面或者命令行查询的网卡信息结果 3 和通过 Redfish 接口查询的网卡信 息结果 2 一致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三)可靠性测试
1.磁盘冗余和热插拔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31 |
测试目的 | 检测磁盘冗余和热插拔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系统盘 2 块做 RAID1 2. 拔掉一个系统盘 3. 重新插入一块新硬盘 |
预期结果 | 拔掉系统盘后,被测服务器不出现复位重启等异常情况 2. 重新插入一块新硬盘,自动 rebuilding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2.电源冗余和热插拔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32 |
测试目的 | 检测电源冗余和热插拔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进入操作系统,对 CPU、内存进行 100%加压 2. 对冗余的电源模块进行热插拔; |
预期结果 | 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 2. 在压力测试过程中,更换或拔掉一个电源,系统不会产生死机或者重启。 |
测试说明 | 支持 N+N 冗余 |
测试结果 | |
3.风扇冗余和热插拔检测
测试编号 | CU-PCS-T0433 |
测试目的 | 检测风扇冗余和热插拔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
| 2. 被测服务器网络连接正常 |
测试过程 | 进入操作系统,对 CPU、内存进行 100%加压 2. 对冗余的电源模块进行热插拔 |
预期结果 | 风扇模块支持热插拔 2. 在压力测试过程中,更换或拔掉一个风扇,系统不会产生死机或者重启。 |
测试说明 | 支持 N+1 冗余 |
测试结果 | |
(四)基本性能测试
1.CPU 性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41 |
测试目的 | 检测设备的 CPU 的浮点、整点运算性能及综合值 |
测试条件 | 设备电源供电正常 2. 直接通过被测设备本地 VGA 接口连接显示器,通过本地 USB 或 PS2 接口连接键盘、鼠标 3. 设备为稳定的商用 BIOS 版本 4. 设备预装 CULinux 操作系统并且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5. 设备预装 gcc 编译器 |
测试过程 | 被测设备正确安装 SPEC CPU2017 测试工具 2. 运行 SPEC CPU2017 测试工具,执行 runspec 命令进行 CPU 整型和浮点运算性能的测试 3. 等待测试执行完毕,分别记录整型运算性能和浮点运算性能的最终结果 |
预期结果 | 1.步骤 2 中测试工具正确执行,记录整型运算性能和浮点运算性能结果的平均值即为被 测设备整机浮点整型运算性能值 |
测试说明 | 测试工具、脚本及配置文件由测试单位统一提供 2. 整机浮点整型运算性能指在 gcc 编译器,使用 SPEC CPU 2017 实测 所得 SPECint_rate_base2017 与 SPECfp_rate_base2017 的平均值 4. 执行命令 ./runcpu -c ../config/cpu_xxx.cfg --copies N --tune base intrate-n 1 ./runcpu -c ../config/cpu_xxx.cfg --copies N --tune base Fprate -n 1 |
测试结果 | |
2.内存性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42 |
测试目的 | 测试服务器的内存带宽、内存延迟性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预装 CULinux 操作系统并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
测试过程 | 将 stream 拷贝到 CULinux 系统中 2. 编译可执行文件 3. 执行 stream 100 次, 取 traid 值最大的结果 |
预期结果 |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3.硬盘 IO 性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43 |
测试目的 | 测试服务器的 SSD 硬盘 IO 性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预装 CULinux 操作系统并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3. 被测服务器预装 fio 测试软件 4. 硬盘选择直通模式 |
测试过程 | 测试块分别选择 4K 和 256K 大小 分别测试 4K 随机读、随机写场景;256K 顺序读、顺序写场景 |
预期结果 | |
测试说明 | 测试值为被测服务器硬盘 IO 性能最终结果值,按照配置情况,计算型或裸金属型服务器 测试本测试内容需要在增加 1 块系统盘同规格同型号硬盘作为数据盘进行测试。本用例仅测试 SATA SSD,NVMe SSD 的性能,机械硬盘性能不做测试。 |
测试结果 | 4KRR:IOPS 4KRW:IOPS 256KSR:MBPS 256KSW:MBPS |
(五)应用性能测试
1.数据库性能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51 |
测试目的 | 测试被测设备的数据库性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预装 CULinux 操作系统并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3. 被测服务器预装 MySQL 测试软件,并创建双实例 4. 压力机上安装主控测试软件 TPCCRunner |
测试过程 | 配 置 主 控 测 试 软 件 的 测 试 脚 本 TPC-C 测 试 模 型 , warmupMinutes=10min ,runMinutes=40min,并提交测试任务; 2. 设定测试模型各事务占比如下,禁止修改: newOrderPercent=1 paymentPercent=1 orderStatusPercent=45 deliveryPercent=43 stockLevelPercent=10 3. 设定测试模型各事务思考时间为 0,禁止修改 4. 配置 slave.properties 的 url 连接地址、user 及 password,保证压力机与服务器端 数据库连接成功; 5. 设置并发 slave 数,配置 TPCCRunner 下的 master.properties slaves 列表; 6. 使用双实例对被测服务器进行数据库压力测试,在 log 日志中查看测试结果;7. 记录测试性能表现峰值,同时记录被测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硬盘 I/O 等 ; |
预期结果 | |
测试说明 | 本用例只针对计算型服务器(包括 NFV 计算、通用计算、高性能计算型)及裸金属型服 务器进行测试 |
测试结果 | |
2.大存储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 | 测试被测设备的硬盘读写性能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直接通过被测设备本地 VGA 接口连接显示器,通过本地 USB 或 PS2 接口连接键盘、鼠 标 3.设备为稳定的商用 BIOS 版本及 BMC 版本 4.设备预装规定的操作系统并且各驱动程序安装运行正常 5.全部数据盘配置为直通模式 6.准备两台压力机,CPU 配置不高于 Intel 6230N,压力机安装规定的 CULinux 操作系统 |
测试过程 | 1.部署被测设备,进入操作系统后, N(N 为测试配置的全量数据盘)块数据盘创建 N 个 逻辑卷,均格式化为 xfs 文件系统 2. 配置 ISCSI target,Target 数量设置为 N 个,对于每个卷选择固定容量 4T,选择 IQN 作为认证方式,分别输入两台压力机的 IP 地址,创建 ISCSI 共享磁盘 3.部署压力机,安装 Vdbench,挂载被测设备 ISCSI 磁盘,可以查看到每台压力机挂载 了 N/2 个共享磁盘,每个 Target 对应一个逻辑卷 4.通过交换机将被测服务器与压力机连接至同一网络 5.压力机预装 Vdbench50406 6.使用压力机对被测服务器进行加压,设置压力脚本为 1M 块大小,随机读 70%,随机写 占比 30%,记录被测设备的带宽值(单位 MB/s); |
预期结果 | 记录被测设备的带宽值 |
测试说明 | 本用例只针对冷存储、通用存储型服务器测试 |
测试结果 | |
(六)能耗测试
1.能耗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61 |
测试目的 | 测试服务器整机能耗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预装操作系统并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被测服务器 jdk 版本采用 openjdk 社区 LTS 版本 3. 压力机、被测试服务器,功率计等设备按照 SPECpower 组网要求完成环境搭建 |
测试过程 | 在被测服务器上的 SSJ 目录下运行 runssj.sh;登陆控制台,运行 rundirector.bat; 在控制台运行 runpower.bat 连接功率计; 在控制台运行 runCCS.bat 开始测试; |
预期结果 | 被测服务器 ssj/results 目录下产生结果文件,文件内容正常。 |
测试说明 | runpower.bat 产生的窗口显示控制台一直保持与功率计的连接; 1. 电源供电模块需全部激活,所有接入端子全部接入功耗测试仪表, 电源模块需设置为 负载均衡模式 2. 设备上除操作系统磁盘外,其余数据盘全部采用 fio 进行压测,对应压力模型如下: HDD:所有 HDD 数据盘使用 JBOD 模式,在 OS 下组软 RAID0,使用 1 个 workers ,队列深 度设置为 1,使用 8K 块大小,对磁盘进行 50%随机读 50%随机写 SSD: 所有 SSD 数据盘使用 JBOD 模式,在 OS 下组软 RAID0,使用 1 个 workers ,队 列深度设置为 1,使用 128K 块大小,对磁盘进行 100%顺序写 NVMe SSD/PCIe SSD:每个 PCIe SSD 盘使用 1 个 workers ,队列深度设置为 1,使用 128K 块大小,对磁盘进行 100%顺序写 |
测试结果 | 记录从 idle 到 100%负载,各负载的性能值、功耗值。 |
(七)压力测试
1.压力测试
测试编号 | CU-PCS-T0471 |
测试目的 | 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工作稳定性 |
测试条件 | 被测服务器电源供电正常 2. 被测服务器预装 CULinux 操作系统并各驱动程序安装正常 3. 被测服务器预装 stress 测试软件 |
测试过程 | 取消温度过高限制,由被测服务器自动响应异常状态 2. 清除被测服务器所有系统日志,记录时钟开始时间 3. 开始压力测试,锁定系统屏幕,并封条封闭机箱盖、外设接口、网络和管理端口、电 源风扇部件等 4. 设备运行 24 小时后进入操作系统获取最终测试结果及记录,并查看系统日志 |
预期结果 | 设备运行过程中压力程序运行正常 2. 设备 24 小时运行中,无重启,宕机等异常 |
测试说明 | |
测试结果 | |
| 通用存储Ⅰ型 | 高效增强型块存储 |
| 模型 2 | 模型 4 |
实配 CPU 要求 | 相当于鲲鹏 920(32c 2.6GHz) | 相当于鲲鹏 920(48c 2.6GHz) |
CPU 数量 (实配/最大扩展) | 2/2 | 2/2 |
实配内存类型 | 单条 DDR4-3200 及以上 ECC Registered DIMM_32GB | 单条 DDR4-3200 及以上 ECC Registered DIMM_32GB |
实配内存数量 | 8 | 8 |
实配内存容量 | 256GB | 256GB |
最大支持内存 插槽 | 16 | 32 |
实配硬盘 | 960GB【SATA SSD,5 年 DWPD≥1】*2+8TB【6Gbps sata,7200rpm】 *12+3.2TB【PCIE NVMe SSD,5 年 DWPD≥3】*2 | 960GB【SATA SSD,5 年 DWPD≥1】*2+16TB【6Gbps sata,7200rpm】*32+3.84TB【PCIE NVMe SSD,5 年 DWPD≥1】*4 |
RAID 配置 | Raid 卡(链路支持 12G,需支持 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等以及 磁盘直通 none-raid,4G cache,提供掉电 保护) | Raid 卡(链路支持 12G,需支持 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等以及磁盘直通 none-raid,4G cache,提供掉电保护) |
千兆网卡配置 | 双端口 1G 网卡 | 双端口 1G 网卡 |
网卡配置 | 2*双端口 10GE 网卡,含多模光模块,支持 DPDK、RDMA | 2*双端口 25GE 网卡,含多模光模 块,支持 DPDK |
SAN HBA 卡 | 可扩展 | 可扩展 |
USB 接口 | 单机≥2 | 单机≥2 |
管理功能 | 自适应电口,KVM over IP,功率封顶,实时监测机箱内部关键部位(CPU、内存、 | 自适应电口,KVM over IP,功率封 顶,实时监测机箱内部关键部位 |
| 电源、进风口、出风口)的温度,并根据这 些温度调节风扇转速 | (CPU、内存、电源、进风口、出风口)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度调节风扇转速 |
独立 1 口 10/100/1000 | 独立 1 口 10/100/1000 |
电源、风扇配置 | 220V 交直流兼容电源或-48VDC 电源 | 220V 交直流兼容电源或-48VDC 电源 |
热插拔冗余交流电源、热插拔冗余风扇,电源转换效率不低于80plus铂金或CQC能 效认证Ⅳ级 | 热插拔冗余交流电源、热插拔冗余 风扇,电源转换效率不低于 80plus 铂 金或 CQC 能效认证Ⅳ级 |
安装方式 | 机架式服务器 | 机架式服务器 |
上架要求 | 上架套件 | 上架套件 |
机箱安装高度 | ≤2U | ≤4U |
定制铭牌 | 铭刻产品系列号,800 服务热线等信息(具体内容签订合同时确定) | 铭刻产品系列号,800 服务热线等 信息(具体内容签订合同时确定) |
| 通用存储Ⅰ型 | 高效增强型块存储 |
| 模型 7 | 模型 9 |
实配 CPU 要求 | 相当于 Hygon 7360(24c 2.2GHz) | 相当于 Hygon 7380(32c 2.2GHz) |
CPU 数量 (实配/最大扩展) | 2/2 | 2/2 |
实配内存类型 | 单条 DDR4-3200 及以上 ECC Registered DIMM_32GB | 单条 DDR4-3200 及以上 ECC Registered DIMM_32GB |
实配内存数量 | 8 | 12 |
实配内存容量 | 256GB | 384GB |
最大支持内存插 槽 | 32 | 32 |
实配硬盘 | 960GB【SATA SSD,5 年 DWPD≥1】*2+8TB【6Gbps sata,7200rpm】 *12+3.2TB【PCIE NVMe SSD,5 年 DWPD≥3】*2 | 960GB【SATA SSD,5 年 DWPD≥1】*2+16TB【6Gbps sata,7200rpm】*32+3.84TB【PCIE NVMe SSD,5 年 DWPD≥1】*4 |
RAID 配置 | Raid 卡(链路支持 12G,需支持 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等以及磁 盘直通 none-raid,4G cache,提供掉电保 护) | Raid 卡(链路支持 12G,需支持 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等以及磁盘直通 none-raid,4G cache,提供掉电保护) |
千兆网卡配置 | 双端口 1G 网卡 | 双端口 1G 网卡 |
网卡配置 | 2*双端口 10GE 网卡,含多模光模块,支 持 DPDK、RDMA | 2*双端口 25GE 网卡,含多模光模块,支持 DPDK、RDMA |
SAN HBA 卡 | 可扩展 | 可扩展 |
USB 接口 | 单机≥2 | 单机≥2 |
管理功能 | 自适应电口,KVM over IP,功率封顶,实 时监测机箱内部关键部位(CPU、内存、电源、 | 自适应电口,KVM over IP,功率封顶,实时监测 机箱内部关键部位(CPU、内存、电源、进风口、出 |
| 进风口、出风口)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度调 节风扇转速 | 风口)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度调节风扇转速 |
独立 1 口 10/100/1000 | 独立 1 口 10/100/1000 |
电源、风扇配置 | 220V 交直流兼容电源或-48VDC 电源 | 220V 交直流兼容电源或-48VDC 电源 |
热插拔冗余交流电源、热插拔冗余风扇,电源转换效率不低于 80plus 铂金或 CQC 能 效认证Ⅳ级 | 热插拔冗余交流电源、热插拔冗余风扇,电源转 换效率不低于 80plus 铂金或 CQC 能效认证Ⅳ级 |
安装方式 | 机架式服务器 | 机架式服务器 |
上架要求 | 上架套件 | 上架套件 |
机箱安装高度 | ≤2U | ≤4U |
定制铭牌 | 铭刻产品系列号,800 服务热线等信息(具体内容签订合同时确定) | 铭刻产品系列号,800 服务热线等信息(具体内 容签订合同时确定) |
2025 年联通数科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测试报名表 |
申请测试单位名称 | | 通信地址、邮政编 码 | |
联系人 | | 电话 | |
Email | |
测试设备 名称 版本号 | 对应测试模型 | | | | | | |
对应测试模型 CPU 平台(海光/鲲鹏) | | | | | | |
1、设备名称-设备型号 2、BIOS 软件版本号 3、BMC 软件版本号 | | | | | | |
是否原厂 | 如不是,请填写原厂名称 |
技术来源 | 自行开发/联合开发/技术转让/OEM 产品/其他 |
送测产品关键开发 团队所在地及规模 | |
设备生产地址 | |
设备上市时间 | |
承诺 | 我公司承诺遵守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测试要求,并且承诺对测试规范、测试过程和相关情况进行保密。 |
其它 | |
CPU 原厂技术服务承诺书
XX 公司(CPU 原厂,以下简称甲方)承诺向其合作伙伴 XX 公司(本项目投标人,以下简称乙方),为本次投标项目 2025 年联通数 科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标包 XX)提供原厂技术支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技术支持、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网站技术资料、RMA 等。
一、技术支持
甲方提供产品的设计相关和批量问题远程技术支持,对于乙方穷尽所有办法仍不能解决的甲方产品问题,甲方应提供技术支持。乙方可自行通过甲方的公开技术支持渠道(Support 网站、开源社区)获取软件下载、资料等服务。
国家法定工作日工作时间内甲方收到乙方问题单后,当天响应。国家法定工作日非工作时间、国家法定非工作日甲方收到乙方问题单 后,下一个工作日响应。
二、培训服务
甲方可以向乙方有偿或无偿提供现场或远程技术培训。
三、RMA 服务
甲方向乙方提供 RMA 服务,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供的故障件后 天内将修复或更换件送达。
故障更换件的保修期为甲方发货之日起 天。
四、服务期限自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CPU 原厂:xx 公司 合作伙伴:xx 公司
CPU 原厂盖章(盖章才有效)合作伙伴盖章(盖章才有效)
日期:日期: